塑造黨良好的國際形象是一道重要歷史命題
  ——專訪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郭業洲
  用國際通用的話語和外國受眾能夠接受、易於接受、樂於接受的形式和說法,把我們黨的情況講清楚、說精彩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陳融雪/北京報道
  在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刻,“2014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這一主題活動展現在數十位外國研究者面前。
  就中共十八大以來執政黨對外工作的新特點和新趨勢,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郭業洲日前接受了《瞭望東方周刊》的專訪。
  要“高大上”也要“接地氣”
  《瞭望東方周刊》:此次“2014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被你稱為“新的嘗試”,如何解讀?
  郭業洲:近年來,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國際社會對我們黨的關註增多,對我們黨的研究興趣越來越大,同時黨面臨的國際輿論環境更加複雜。如何綜合利用各種渠道和平臺,大力宣傳我黨執政理念、執政實踐,積極回應國際社會對我黨的關切與疑慮,從而展示我黨良好國際形象、提高國際話語權、營造良好國際輿論環境,成為我們黨面臨的一道重要歷史命題,這也是中聯部所從事的黨的對外工作在新的形勢下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著力點。
  十八大後,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在全面對外開放的條件下,要對外介紹好我國的內外方針政策,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把中國夢同周邊各國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景,同地區發展前景對接起來,向世界展現一個真實的中國、立體的中國、全面的中國。
  我們利用黨的對外工作的資源和渠道,與有關部門和機構積極合作,在對外交往中開展多種形式的對外傳播。
  在我們的對外傳播實踐中,既有政黨高層間“高大上”的正式交流,也有面向媒體、智庫和廣大民眾的“接地氣”的廣泛傳播;既宣傳我對外工作方針政策,也全面宣介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和政策主張。
  外國使節、學者“走進黨的部門”系列活動,“筆尖下的中國”——外國知名記者學者赴華考察活動,以及“中共重大會議決策專題吹風”系列活動等,都是黨的對外信息傳播工作的成功實踐,目的是用國際通用的話語和外國受眾能夠接受、易於接受、樂於接受的形式和說法,把我們黨的情況講清楚、說精彩,不斷提升我們黨在國際上的政治影響力、輿論競爭力、形象親和力和道義感召力,進一步樹立我們黨開明開放、和平民主、與時俱進的國際形象。
  至於本次“2014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也是我們在開展對外信息傳播工作多年實踐的基礎上,策劃舉辦的一次主題活動。
  說它是“新的嘗試”,是因為這個對話會的名字叫做“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據我所知,以“中共與世界對話”為主題的大型國際論壇並不多見。    
  這樣的活動不僅我們黨需要,世界也需要。
  我們總的目的是通過這個平臺,讓世界各國關心並研究中國的專家們,可以直接與中共的決策者、領導者、實踐者等各個層面面對面交流,到中國改革的關鍵部門、具體領域親自考察,獲取一手信息,從而得出自己的客觀判斷。
  充分交流、瞭解實情、解決關切
  《瞭望東方周刊》:在你看來,這次活動成效如何?對比俄羅斯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中共的“與世界對話會”有何特色?
  郭業洲:我們在籌備這次活動時,也借鑒了世界上一些影響較大的對話會和論壇的做法經驗,包括“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但是每個國家、每個政黨的國情黨情不同,所處的發展階段也是千差萬別,所以我們在策劃舉辦此類活動時,基本的出發點還是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強調效果、突出特色。
  為開好這個會,達到“充分交流、瞭解實情、解決關切”的目的,我們在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創新:
  一是在選擇參會代表方面,堅持政、學、研不同領域相結合,參會人員代表性廣泛。我們特別邀請參與了改革決策、組織、實施等不同環節的中央和地方幹部,與專家學者們直接交流,為專家們的交流研討提供更加務實的參考和基礎。
  二是議程設計上,解讀、研討和考察相結合,會議內容豐富充實。除了開幕式、閉幕式,全體會議和三個分議題會議等正式活動內容,還有與中央領導同志的當面座談互動,到中央紀委的實地考察交流,以及赴山東參觀考察期間的深入農村走進普通農家、品農家飯、聊農家事……這樣豐富的活動安排可以幫助與會者親自瞭解關於中國改革的第一手資料和信息。
  關於會議的效果,一些與會代表直接向我反饋了一些感想:有人形容會議不失為一場學術盛宴,有一種十分解渴的感覺。他們表示,對會議有兩個想不到:
  一是想不到主辦方和中方與會者如此開放坦誠,特別是與會的中共各層面官員,開明務實,對中國尚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有著清醒認識。與國家副主席李源潮的深入對話更是令人興奮;更想不到能有機會走進中共的“打虎總部”中央紀委一飽眼福;
  二是想不到能結識這麼多國際知名專家和權威人士,聆聽各方真知灼見,進行思想和智慧的碰撞,頗為受益,使會議不僅成為一個學術交流平臺,也成為一個各方增進友誼與合作的平臺。
  以後的對話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這還取決於未來對話會的主題、形式等多種因素。
  但我認為只要在總結本次對話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根據國際受眾的信息需求推陳出新,把這種活動長期化、機制化,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就會一屆比一屆有看頭,一屆比一屆更精彩。
  抓政黨、抓調研、抓人脈和抓形象
  《瞭望東方周刊》:在十八大後的新時期,黨的對外交往將有哪些新變化?
  郭業洲: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準確把握世界格局變化和我國發展大勢,引領中國特色外交理論與實踐不斷取得新發展新突破。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悉心指導和親身參與黨的對外工作,併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黨的對外工作的重要思想。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總部署和總要求,新時期黨的對外工作呈現“抓政黨”、“抓調研”、“抓人脈”、“抓形象”並舉的新局面。“四抓”互相聯繫,彼此交織、相輔相成,集中體現黨的對外工作內涵豐富、外延廣泛、靈活性強的特點,共同構成黨的對外工作的有機整體。
  首先是圍繞總體外交“抓政黨”,積極推動國家關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新形勢下,我們更加註重把我們黨的政治優勢與國際政黨政治特點結合起來,使黨的對外工作更好地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獨特優勢,體現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特色。
  一方面,以中央領導集體為核心、全黨有序參與的黨的對外工作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另一方面,通過黨際渠道與作為“政策源頭”和“民意代表”的外國政黨政要深入坦誠交流,充分體現高層次交往、預防性外交、戰略性溝通、深遠性影響的特點,為雙邊關係和務實合作奠定良好的政治、輿論和民意基礎。
  第二,圍繞中央關切“抓調研”,主動為中央決策提供智力支持。我們緊密結合中國與世界關係的發展變化,加強對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問題的研究;加強“兩個主義”研究,深化對社會主義本質、優越性及發展規律的認識,深入分析世界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世界政黨政治發展規律、梳理國外政黨治國理政和自身建設的經驗教訓,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鏡鑒;加強對世界格局和國際秩序的研究,著眼國際力量對比新變化和全球地緣戰略博弈新態勢,在全球熱點難點和涉我重大問題上更加主動地提出“中國方案”。
  第三,持之以恆“抓人脈”,不斷壯大知華友華力量,做人的工作歷來是我黨的對外工作的優勢。新形勢下,我們要堅持以理交人、以情交人、以義交人,努力打造黨政並蓄、朝野相濟、官民兼容的人脈網絡。
  一是以理服人,凝聚共識;二是講平等、重感情;三是有原則、講情義、重道義,義利兼顧,必要時舍利取義。
  第四,開拓創新“抓形象”,不斷加強軟實力建設。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對外深入宣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生動展示中國實踐和中國經驗,用國際通用的話語把中國故事講清楚、說精彩,不斷提升我們黨在國際上的政治影響力,輿論競爭力、形象親和力和道義感召力,進一步樹立我們黨開明開放、和平民主、與時俱進的國際形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mcwyd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